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一體化工程”),是將生態作為一個有機體,統籌考慮自然資源各要素,注重整體性保護、系統性修復、綜合性治理,也是我國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主線。因此,需要有效掌握其運行規律特點,統籌謀劃、科學制定一系列實施細則,加強政策的整體性配合,形成上下級聯動,多部門協同,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參與的良好局面,共同構筑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標準體系建設。
推進“一體化工程”需要把握好三對關系。生態保護和修復是一項涉及長期投入、持續運營的全面系統工程,需要考慮到地區流域完整性、生態要素關聯性,更需久久為功、周密部署,妥善處理好三對關系尤為關鍵。
首先,處理好保護修復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一方面,發展需要資源供給、環境承載,“一體化工程”實施階段,會造成部分地區自然資源的供給減少,甚至會導致某些地方帶有污染性支柱產業的消失,一定時期和范圍內存在保護與發展相互掣肘的情況。另一方面,傳統粗放型增長模式難以為繼,設立生態紅線、開展深度治污等行動將倒逼沿線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加速減污降碳轉型。因此,需要我們本著“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原則,不斷提升自然資源使用效率,加大節能環保技術研發推廣力度,推動保護修復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促。
其次,處理好政府有為和市場有效的關系。一方面,“一體化工程”兼具社會公益性和經濟外部性,保護修復有必要引入社會資本,但需要政府賦予相應的資源使用權、經營權及其關聯權益,有效提高參與意愿。另一方面,為有效發揮市場機制的效率優勢,需要政府主動服務、搭建平臺、創造需求,使社會資本能夠在生態保護修復中獲得長期合理收益。同時,還要全面全程依法監管,規范社會資本行為,確保保護修復工作取得實效。
最后,處理好相關戰略層面的協同關系?!耙惑w化工程”的實施要求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需要妥善處理好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區域協同發展等之間的關系。以區域協同發展為例,一方面,可根據區域或流域整體統籌制定“一體化工程”規劃,完善空間布局,實現自然環境整體治理。另一方面,以主體功能定位,著力打造好重點生態功能區,提升生態承載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
強化政策引導并在四個方面下功夫。為持續推動生態保護和修復常態化運營、縱深化發展,要以“一體化工程”為立足點,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強化政策引導,以提高工作的整體性、協同性和關聯性。
其一,一體謀劃上下級聯動?;凇拔寮壢悺眹量臻g規劃體系,各地要遵循生態系統的自然機理、演替規律,進一步細化政策。一方面,以重點工程為核心,建立“區域+省+市+縣”多級聯動的工作機制,探索由各級政府和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自職能分工。另一方面,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試行)》為基準,因地制宜確定實施方案編制規程、驗收規程、成效評估規范、技術導則、適應性管理規范等各項實施細則。通過多部門協同、上下各級聯動,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
其二,堅持試點鼓勵創新。推動“一體化工程”項目建設,需要逐漸形成一批效果顯著、運行良好、可推廣可復制的治理模式。一方面,要抓好關鍵點,充分發揮重點示范項目的帶動引領作用,鼓勵運行主體開展生態保護修復關鍵技術、方法、理論的創新,比如,構建生態系統關鍵環節識別預警技術體系,探索各類運營模式,搭建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參與平臺。另一方面,以點帶面,注重生態產業鏈的升級,建立關聯產業合作平臺,形成保護修復技術產業聯盟,充分發揮集聚優勢,構建“一體化工程”與康養旅游、綠色農業、新能源建設等產業有效銜接的完整鏈條。
其三,引導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一體化工程”建設,需要注重產權激勵,將保護修復與資源價值實現、生態產業發展有機融合。一方面,明確資源權益,將保護修復區內的各類自然資產權屬納入項目修復方案,支持參與主體獲得修復權益,如碳匯交易量、生態產業優先經營權等。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方案編制,明確訴求。另一方面,在確權的基礎上,探索生態修復與產業導入的運行模式,發展適宜的生態產業,進行適度的生態化利用,深化綠色旅游、現代農牧、節能環保、通道物流等生態產業的滲透,形成“投、融、建、管、營”一體化發展。
其四,加強保障體系建設。為確?!耙惑w化工程”的平穩、規范、可持續運行,需要建立完善的物質保障體系和制度供給體系。一方面,要合理調配人、財、物,建立生態保護和修復的人、財、物分布臺賬,結合地方工程實施的實際需求進行匹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摸清資金用途、找準生態基礎設施短板。另一方面,持續優化運行環境,形成靈活可調整的適應性管理體系,推動“一體化工程”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發展。同時,重點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市場化改革,不斷完善自然資產產權制度、交易制度、補償制度等基礎制度,探索交易渠道,完善交易規則,打造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