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國生物學家和環?;顒蛹依偾袪枴たㄉ摹都澎o的春天》開始在《紐約客》雜志上連載,敲響了人類將因破壞環境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警世之鐘,也由此拉開了全球環境保護運動的序幕。
半個多世紀過去,中國已經成為對全球生態貢獻最大的國家之一,2019年2月,美國航天局公布的衛星數據表明,在2000年至2017年間全球綠化面積增加了5%。其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
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國內也因此催生出一個龐大的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行業,最近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青島冠中生態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冠中生態,股票代碼:300948)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生態修復能力過硬,業務覆蓋全國70多城
冠中生態成立于2000年8月,前身為青島蘭園綠色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態環境建設業務,具體包括以植被恢復為主的生態修復業務,以及部分園林綠化和市政公用等城市環境建設業務。
公司所從事的生態修復業務主要指通過專業技術及裝備,使待修復區域恢復或具備自然環境應有的生態功能和生態結構,并能持續健康演替發展,適用于植被遭受嚴重破壞或自然生長困難、采用常規的綠化技術方法和手段難以修復和建植植被的地方。比如礦山開采區、尾礦與垃圾堆場、工礦廢棄地、江河海堤(壩)、島礁、各種破損山體或邊坡、風積沙地與荒漠化地區。
針對植被遭受嚴重破壞、采用常規的綠化技術方法難以修復的環境,公司主要依托自主研發的優粒土壤、噴播設備和團粒噴播植被恢復技術開展業務,根據不同實地情況設計不同的生態修復方案,實現生態受損區域的植被恢復與生態功能重建,達到修復區域內的新建植物群落與原生植被自然融為一體的效果。
比如冠中生態對大理海東新城中心片區起鳳公園南北邊坡的綠化工作,就針對其風化嚴重、構造以泥質粉砂巖為主、節理裂隙發育、遇水易崩塌等特點,采取公司自主研發的優粒土壤和團粒噴播植被恢復技術,快速實現了木本植被覆蓋,提升坡體的保水固土能力,徹底解決水土流失和邊坡綠化的問題。
再如冠中生態對延安寶塔山裸露邊坡的植被恢復工作,針對其坡體陡峭、施工難度較大,且土壤構造為濕陷性黃土的特點,采取優粒土壤層與木本植物相結合的方式,并在施工過程中采用“密封層”技術、混凝土墊層等方法,解決強降水可能導致的坡面表土流失和地基沉降問題,確保持久性的坡面穩固效果,短短兩年,將荒山變成森林。
冠中生態的植被恢復工作沒有或人工痕跡極少,能夠實現植物自然生長,快速重建植被群落,幾乎不用后期人工養護,且恢復效果自然,也不會出現傳統復綠技術采用固坡能力有限的草種導致的一年綠、兩年黃、三年荒的現象。
近20年間,冠中生態在中國的 30 個省市自治區的 70 余個城市,完成了近千萬平方米的生態修復工作,覆蓋中國全部的五個氣候類型,尤其是在修復難度較大的高原和高山氣候、干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區,取得了良好的修復效果,為國內生態修復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隨著業務的發展和規模擴張,冠中生態還具備承接較為大型的復雜的生態修復項目的能力?;诠局脖换謴偷募夹g路線,公司承接的項目向水環境治理和綜合性治理延伸,即區別于單純的植被恢復、水環境治理,通過綜合運用土壤置換、植被重建、景觀提升、生物滯留、水質改善、雨(污)水疏導等多種生態修復手段,進行的多場景環境治理,使待修復區域在人工干預下形成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的生態系統。
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打造一體化生態修復鏈條
生態修護業務對企業的技術要求十分嚴苛,冠中生態聚焦生態修復業務多年,專注于環境復雜、技術難度較高的植被恢復領域,形成了完整的技術理論體系和技術路線,并據此自主研發積累了一系列的生態修復領域的核心技術。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授權發明專利26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在申請發明專利23項。
在發展中,冠中生態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特完整的一體化生態修復業務實施鏈條,即獨立完成生態修復業務的技術研發、裝備研制、材料加工與生產、項目的設計、施工與管護等。
公司擁有獨特的優粒土壤制備、團粒噴播工藝、專用噴播機械裝備,并進一步研發了水土流失治理、防沙治沙和污染土壤治理等多個場景的應用技術。憑借這些多門類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公司形成了一定技術優勢。
同時,冠中生態運用這些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的修復類型進行生態修復工作,尤其是在特殊復雜的區域,如高鹽(高堿、酸性)尾礦堆場、高海拔地區、干旱少雨地區、熱帶島礁地區、高陡裸巖邊坡、濕陷性黃土邊坡、海河岸(壩)治理等區域都已成功得到應用。
與行業內企業相比,公司是業內極少數具備材料加工與生產和裝備研制環節的生態修復企業,這一獨特的業務環節來源于公司獨特的生態修復技術路線,構成了一體化業務鏈條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公司核心技術應用于實踐和成本優勢的重要保證。
冠中生態的技術優勢和管理運營經驗分布在整個鏈條的不同環節,和行業內大多數企業僅專注于施工或者某一個環節相比,具有較為明顯的競爭優勢。
為了保持公司技術的持續競爭力,公司還持續增加研發投入,2017年至2020年6月,冠中生態研發費用分別為 951.50 萬元、1,269.63 萬元、1,320.33 萬元和 684.34 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4.97%、3.92% 、4.75% 和4.06% ,高于行業平均值。公司研究主要圍繞關鍵材料(優粒土壤)、關鍵設備研制(噴播機)以及生態修復作業工藝的改良提升。目前,公司經政府部門認定組建 了“青島市植被恢復與環境生態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市植被恢復與環境生態治理專家工作站”,為公司的技術優勢提供持續保障。
環境治理需求持續增長,立足生態修復擴展優勢
近年來,政府日益重視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持續加大對環境治理的力度。十九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為“千年大計”,盡管過去五年來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不僅國內生態環境狀況得到改善,而且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但是我國依然“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生態修復將是長期、持續性的過程。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9年,我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固定資產投資額(不含農戶)規模逐漸上升,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1.27%;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和中研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生態修復行業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從2011年1,656億元增長至2019年3,872億元。國民經濟保持持續、中高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穩步推進以及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生態修復的日益重視,將共同推動環保行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前景。
經過長期實踐應用,冠中生態在生態修復領域積累了大量的項目經驗,公司已在北至黑龍江撫遠縣,南至海南省三沙市,東至上海,西至新疆的全國廣泛區域開展了大量的生態修復工程,實施了各種氣候、溫度、濕度、降雨量和海拔條件下的修復項目。尤其是在修復難度較大的高原和高山氣候、干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地區,取得了良好的修復效果。
公司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但受場地、設備等限制,公司研發成果的轉化和產品的生產也受到限制。因此,冠中生態擬投資在未來三年完成“生態修復產品生產基地項目”建設,繼續鞏固和穩步提升植被恢復業務的整體研發水平、裝備工藝水平和施工能力,通過拓展技術應用的深度與廣度,推動植被恢復市場的成熟與細分,提高公司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保持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同時也向防沙治沙與揚塵治理、高海拔地區生態修復、土壤修復、水域治理等板塊領域進一步拓展,并爭取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除此之外,公司還計劃結合已實施項目的示范作用,立足于生態修復業務的良好優勢,擴大銷售團隊,加大現有分(子)公司對東北、西北、西南、東南以及中原地區等幾大區域的市場輻射深度,深挖原有客戶需求并積極開拓新客戶,從資源、政策、信息等方面引導公司市場開拓工作再上新臺階,進一步細分區域、細分市場,形成覆蓋全國的市場推廣和銷售網絡。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近二十年間,冠中生態在一片片裸巖和荒沙荒漠上,培育形成了超過15萬噸的以樹木為主的生物量,這些人工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超過2.55萬噸,每年制造氧氣超過1.8萬噸,每年吸滯粉塵超過3.1萬噸,每年蒸騰水分超過150萬噸,為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做出積極貢獻。
未來公司將繼續秉承“誠實奮進,協作高效,客戶價值,共同成長”的核心價值觀,借助全國上下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好形勢,向“成為世界一流生態修復專業化企業”不斷奮進。